学校食堂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,它含概的面比较宽,就食堂改革来说,大多采用的是承包经营,承包机制引进了个体私营模式,运行中存在如下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,南京食堂托管具体可归纳以下几个问题。
1、食堂承包人是以盈利为目的。就承包者来讲,承包期内他们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盈亏,亏本坚决不干,赚钱越多越好,经营中采取的服务措施也是为了赚钱的一些手段,承包期满,抬屁股走人,到其它地方去发财,学校的稳定,师生的利益,这都是学校的事,与承包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联系,这是“利”字带来的首要问题。
2、学校多年为食堂培养的技术骨干人员严重流失。学校食堂一旦承包,承包人用人出现了一种怪现象,没有技术的人成了“人才”,容易应聘,有技术的人反而落聘,其原因很简单,没有技术的人条件要求低,工资低,成本低,比较听话;有技术的人条件要求高,工资高,成本大,而且这些人的个人技术往往比承包人强,人太能了就没人敢用。
3。“小农经济意识”走进了高等院校。食堂公开招标承包的形式,使社会上什么人都可以报名参与,往往被有钱的外行,或者是说的好,作的不好的人中标,承诺只是招标会上的演讲词,日后便抛在脑后,没有兑现的行动。实际表现为:一是个人、环境、饭菜卫生太差;二是经营理念陈旧落后,与高校文明差距太大;三是服务方法简单粗俗、档次太低,与院校正规管理要求大相径庭。使经营与管理之间产生过大的距离,导致管理搞不好,工作很被动,师生意见多,学校不满意。
4、公有财产损失严重。承包经营者,大多没有固定资产投入,只是交了少量押金,食堂的房子、用具设施就归其使用,机械没有功夫保养,只知使用,不知爱惜,承包期满大都成了废铁,收回的管理费根本不抵财产损失,这是目前各校普遍存在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