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关于活鱼的事儿备受关注,而当活鱼玩失踪的时候,内心感到最忐忑的恐怕应该是——冷冻鱼。
毕竟,国人在“吃”这件事情上从来都是条条大路通罗马。当活鱼买不到的时候,吃货的筷子也伸向了还没失踪的冷冻鱼们。谁叫鱼从古至今都是餐桌上的大菜呢,逢年过节、婚丧嫁娶少了谁都可以,但宴席中总少不了鱼。没办法,无论是想满足口腹之欲,还是想要获得丰富的营养,鱼在肉类家族里常常是“高畜一筹”。
但是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,冷冻鱼和活鱼比起来,营养价值是不是都给“冻”没了?
冷冻是一种重要的保藏方式
跟鸡鸭猪牛羊这类禽畜相比,鱼的肌肉组织含水量更多,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更高,又富含不饱和脂肪酸,天然免疫物质少,鳃和内脏附着的细菌多。而鱼死后呈弱碱性,更加适宜细菌生长,也就更容易腐败变质。所以,机智的吃货祖先们为了把远方的鱼运到自己家的餐桌上,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不同品种的鱼肉的鲜美,就发明了冰鲜鱼和冷冻鱼。
冰鲜鱼是采取加冰降温的方式,让鱼在死后的僵硬期延长,相当于让鱼体细胞的生理状态“定格”在死亡的瞬间。所以冰鲜鱼的口感和味道跟活鱼比较相似。
但是冰鲜鱼也只能保存几天而已,而我们想吃到从遥远海域捕捞到的鱼种,就得依靠更长期、更稳定的保藏方式。在冷冻状态下,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都被抑制,鱼的保质时间也大大延长,通常可达数月。所以冷冻鱼的出现正是为了能够让我们品尝到遥远海域的鱼种。
冷冻不影响核心的营养价值
但对于大家来说,最关心的还是冷冻之后的鱼肉跟活鱼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。
首先,从口感上说,冷冻鱼的肉质的确没有活鱼鲜嫩。这主要是因为在冷冻过程中,鱼内的水分冻结成冰晶,导致鱼肉蛋白质发生冷冻变性和一系列理化性质的改变,包括蛋白质空间结构和疏水性的变化,凝胶性和保水性的降低,盐溶性蛋白含量降低,ATP酶活性减低等,从而造成鱼肉的品质和口感下降。
其次,从营养上看,同品种的鱼冷冻后确实会流失掉一部分营养。因为在鱼冷冻时,鱼肉的肌原纤维中的水分将结成冰晶,但在解冻的时候却没有办法再与蛋白质分子聚合,也就不能被全部吸收回鱼肉中。这种汁液的流失就伴随着鱼肉中一小部分可溶性蛋白质、盐类、维生素等水溶性营养物质的流失。但是,这点损失并不影响鱼类的核心营养价值。因为这一点损失如果也要较真儿的话,那就不得不提醒你,其实活鱼在暂养过程中,受局部水环境氧气、温度、pH值、排泄物积累和捕捞造成的鱼体损伤等因素影响,也会出现品质的下降,一样有一定的营养损失。
所以,冷冻鱼与活鱼相比,口感上输得坦荡荡,但营养价值没啥明显差别。更关键的是,你除非去海边度假,否则常见的活鱼大部分都是养殖的淡水鱼。而营养价值更高的深海鱼,基本上都是冷冻的。所以,鱼类的营养价值高低也要看鱼的品种,不能单纯地从是不是活鱼来判断。为了活鱼而放弃了深海冷冻鱼得不偿失,不如“一视同仁”地对待活鱼和冷冻鱼。
鱼肉突出的营养优势
其实,无论是活鱼还是冷冻鱼,都是膳食结构里少不了的一种美味又营养的食材。因为鱼肉突出的营养优势一直为人称道。
大多数鱼肉的脂肪占比都在5%以下,蛋白质含量则高达15%-20%。而中国人消费最多的猪肉,脂肪平均占比高达37%,蛋白质含量仅为13.2%左右。而且,禽畜肉中的脂肪主要是饱和脂肪,过多摄入容易增加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鱼肉则富含不饱和脂肪酸,有助于降血脂、降胆固醇,保护心脑血管健康。
对孕妇和婴幼儿来说,鱼更是好东西。特别是某些深海鱼,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,比如大名鼎鼎的DHA,对大脑发育大有益处。除此之外,鱼类还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A、D、E等多种营养素。
微信朋友圈曾流传这样一则消息:中国游客吃榴莲后喝牛奶,致咖啡因中毒、血压飙升,引发心脏病猝死。帖子中说:“泰国有明确规定,食用大量榴莲后,8小时之内不能饮奶类产品。”事实果真如此吗?
“咖啡因主要存在于咖啡、茶以及其他草本植物中。所以,这则消息从营养学的角度来分析,似乎是说不通的。如果猝死事件是真实的,那么它的发生只能说纯属偶然。”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雷敏分析,这名游客很有可能本身就患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,加上劳累,再进食过多的榴莲,喝大量牛奶,导致热量和液量过高,心脏负担增加,诱发心脏病急性发作而猝死。
“至于吃榴莲后8小时内不能喝牛奶也是不成立的。”雷敏表示,就拿我们常吃的甜点举例,榴莲冰淇淋、榴莲泡芙、榴莲千层蛋糕等一系列榴莲甜品,都是混合鲜奶油或炼乳与榴莲制作而成。鲜奶油和炼乳又是用鲜牛奶加工而成,但目前尚未有因食用这些甜点导致生命危险的案例报告。
此外,南京食堂承包提醒,“吃榴莲后喝酒虽然不会致人死亡,但若食用数量不当确实对人体健康不利,所以还是错峰食用较好。”
甜食如果吃太多,在某种程度上,可能会出现类似毒品的上瘾效果。如果让动物习惯性地摄入甜食,就会刺激它们大脑中类阿片类物质的产生,令它们感到快乐。一旦停止甜食供应,它们就会感到痛苦、烦躁不安、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失去平衡。这种现象与毒品上瘾的反应非常类似。
需要节食减肥的人大多都对糖分敬而远之,而甜食吃多了自然也会长胖。甜食属高糖食品,其甜味来源于添加在食物中的大量单糖。进食大量糖类,糖代谢必然加强,通过机体的代谢转换,会使脂肪合成增加,使人发胖。糖还能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,抑制饥饿感的消失,促进我们进食。
联系我们Contact Us
江苏翌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
订餐热线:025-87739369
蒋经理:13236553655
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30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