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说立秋是:一候凉风至,二候白露生,三候寒蝉鸣。
今年的立秋还处于三伏中,在这"七下八上"的季节里,暑热还未退去,气温依然闷热干燥,这个立秋可是揪着最热心的尾巴来到我们面前的,谚云:“预先十日作秋天”。
南京餐饮管理公司提示,此时注重养生,可以避免某些疾病的发生,有着增岁添寿的作用。古人养生讲究以四时不同,依节气变化,饮食起居也得顺应而变。
运动:以不伤为要
夏至后,阳收阴长。立秋时节,气候逐渐由热转凉,暑去凉来,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。秋季属金,内应于肺,根据中医顺应四时养生原则,秋季养生宜“养收”,当避暑、防伤燥,应注意呼吸道、消化道及心脑血管疾病。节气养生,顺应四时,过犹不及,总体原则以“不伤为要”。韦启志提醒市民,秋季情志养生也要以“收”为要,收神敛气,以平为期,心境淡泊,利于神志安宁。秋应于肺,在志为忧,阳光照射逐渐减少,人体的生物钟尚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,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,从而出现情绪及精神状态的紊乱,易出现烦躁、情绪低落等问题,可在早晚适当增加户外活动,适当增加阳光照射,调动人的情绪,减轻或消除抑郁情绪;可做一些打太极、八段锦、散步、慢跑、骑行、游泳等形式的运动,放松心情。
进补:以“润燥养阴”为原则
秋季燥气当令,易伤津液,饮食应以“润燥、补肺、养阴、多酸”为原则。酸味收敛肺气,辛味发散泻肺,秋天宜收不宜散,所以要尽量少吃葱、姜等辛味之品,适当多食酸味果蔬。宜食莲子百合汤、雪梨银耳汤、枇杷膏等以滋阴润燥、健脾祛湿。
而且,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“秋季进补,来年打虎”。适当进补以补充夏季的消耗,适当食用具有清补功效的食物,如山药、海参、茄子、鲜藕、绿豆芽、丝瓜、黄瓜、冬瓜、苦瓜等清淡食物,肉类则不宜过多。
起居:做到“早睡早起”
立秋后,在起居上还应做到“早睡早起”,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敛,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。一般来说,秋季以晚9点-10点入睡,早晨5点-6点起床比较合适。秋季早晚温差较大,慎用空调,以免受凉。
1、不吃生姜和辛辣之物
在中医养生方面讲究“一年之内,秋不食姜,一日之内,夜不食姜”,因为秋季天干物燥,本身就容易上火,而生姜性燥热,更容易导致身体潮热现象。而辣椒,花椒等辛辣刺激之物,刺激性强,属性燥热,多食易让湿热内聚,从而损害身体健康。
2、不食油腻食物
在三伏天时,天气特别热,人们大多胃口不好,食欲不佳。到了立秋后随着天气转凉,人们的食物也会慢慢好转,但是人们的脾胃经过夏季炎热天气的损耗,比较虚弱,会容易与秋季的燥气相通,受到燥邪的危害,所以不宜吃过多的油腻食物。
因此立秋后应该注意清热润燥,可以适当吃一些鱼肉,鸭肉等能清热又可以补肾益气的食物。
3、慎食秋瓜,不贪凉食
在明朝《遵生八笺》就曾指出过:“立秋后十日,瓜宜少食”,民间也有“秋瓜坏肚”之说。这里的瓜不单指西瓜,还包括黄瓜,苦瓜。
因为瓜类本身就是夏季盛产之物,季节变了,人们的饮食也应依节气而变,而且这些瓜都属于寒凉之物,吃多了会降低肠胃抵抗能力,容易让肠胃生病。
况且秋季天气转凉,人体内容易出现湿邪之气,脾胃虚弱,如果吃太多秋瓜,或是凉食,就容易导致水湿加重,产生腹泻。所以到了秋天应该多吃一些温性的食物,尽量少吃秋瓜,少喝冷饮。
另外,秋季要预防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,同时,高血压患者应注意监测血压,注意心肌梗死、脑出血、脑梗死等疾病,如有不适,及时就诊。
联系我们Contact Us
江苏翌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
订餐热线:025-87739369
蒋经理:13236553655
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30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