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食堂价格是个敏感的事物,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刺激着学校食堂的价格,而学校食堂价格的上涨可能会诱发一些事端。某地也出现了上千名学生因不满食堂涨价,自发组织带干粮上学,不去食堂吃饭的事情。这种冲突被许多人归咎于学校食堂的去公益化,他们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改变社会化承包的模式,让学校食堂回归公益性,如此一来这种冲突就不会发生了。
这种办法听起来很给力,真正做起来恐怕还没那么容易。目前的学校食堂,除了学校自办之外,大量采取的是社会化承包经营,这种模式下难免会出现营利性冲击公益性的情况,而这种模式之所以会出现并被广泛应用,在于教育规模庞大,仅靠政府补贴无法支撑学生的用餐需求。基于此,当前来谈彻底转换经营模式恐怕还为时尚早。
回归学校食堂的公益性,尽管依靠彻底转换经营模式在现阶段不可行,但是可以依靠公益心来最大程度地维护学校食堂的公益性。也只有有了这种公益心,才会想出办法来。例如,有些学校的做法是,学校食堂承包方从配送中心进货,以此降低食品的价格;改善学校食堂的硬件设备,比如有学校把原来的柴油设备换成电器设备,这样一来食堂每年可以节约成本5万元左右;在保证饭菜质量上,采用测评的办法,只要师生满意率达到80%以上,食堂就能得到2万元的年终奖励。这些办法的出台,改变的只是管理模式,而食堂的饭菜质量和价格基本上都稳定住了。还有一些学校食堂在菜价较低时控制住成本,以此来弥补菜价上涨时的亏损,也达到了稳定价格的目的。
本文编辑:南京食堂承包